中国投顾网
故事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投顾网 > 故事 >

李成仁:收藏是与生的任务与使命 最终是为了文化传承

文/闲品京华

作为明清皇城北门,与天安门遥相呼应的“地安门”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周边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均都留下了他们历史的痕迹。著名的僧格林沁祠堂,玉河遗址博物馆,清太医院遗址就坐落在地安门东大街。

今天介绍的北京成仁华艺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成仁先生,他的成仁博物馆也位于此街,成仁博物馆馆名,字体浑厚朴实、苍劲有力,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棠所题。与文化底蕴厚重的历史遗迹相比,外观并不起眼的的成仁博物馆在这条人来熙攘的古街上显得十分低调,以至于只有当人走入成仁博物馆内部,亲眼见到内涵丰富、栩栩如生的藏品后,才能够感受到它确实存在。成仁博物馆馆长李成仁是业内颇有名气的收藏家。在茶香下静静品茗,身着白色西装的他,儒雅地向我们讲述了他与收藏结缘的点点滴滴。

北京成仁华艺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收藏家李成仁

爱上收藏,从收藏名家字画开始

李成仁,1964 年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一个工薪阶层家庭,十岁那年随父母搬迁到辽阳居住。中学时代,李成仁就非常喜欢上美术课,对绘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受限于当时的家庭条件,需要早早出社会谋生,他也只能将当一名画家的梦想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进入社会后,李成仁在辽阳当地经营家具生意,一度做得风生水起。1994 年,在 30 岁时,他萌发了到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的想法,于是他毅然选择到首都北京闯荡,成为第一代北漂。在京城,李成仁先经营服装生意,后又涉及到房地产投资、股票等领域,经过 20 多年的打拼,他终于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李成仁也玩起了收藏。谈起他的收藏经历,要从辽阳说起。当年经营家具积攒了一些钱,业余之时,李成仁就用来收藏玉器等一些小件藏品。不过真正入门收藏,爱上收藏,李成仁却将其归结于从收藏李可染作品《万山红遍》开始。

李可染《万山红遍》

《万山红遍》是李可染先生的代表之作,李可染一生先后共创作了许多作品,最有名的是《万山红遍》。作品取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之词意,气质雄壮豪迈。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时,李可染正处于大量写生后的理性思索时期,即把写实描绘变为抒情性的写意表现,笔墨韵味得到了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 《万山红遍》系列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

1996 年,李成仁在北京一朋友家看到李可染先生的《万山红遍》时,不由地欣喜若狂,几经周折花高价将其收入囊中。“《万山红遍》是李可染为祖国河山立传。”李成仁说,作为 20 世纪重要的画家,李可染的艺术风格、笔墨语言、作品变化,乃至与时代环境之影响触发,都体现在他的笔墨之中。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不仅仅要创宗立派,更要有超越个人成就之上的一种美术史的抱负。李可染恰恰是这样有着崇高的文化使命感,成为中国山水画革新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32 岁获得至宝《万山红遍》对中学时代有过要成为画家情怀的李成仁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与鞭策,此后他一发就不可收拾,真正地进入收藏圈,字画收藏范围也囊括了古代、近现代、乃至国外油画名家。

黄公望《山人观瀑》

涉猎多个领域,坚持收藏精品臻品

收藏生涯就是各种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花费真金白银在收藏市场摸爬滚打,使得李成仁储备了大量的收藏知识,成为了行业专家。随之而来的,其收藏范围也不断在扩大,从书画到瓷器、玉器等。

我国自古便以玉器比德,把玉器作为品行和美德的象征。上到古代的帝王将相,下到普通黎民百姓。中国人对玉器的喜爱从来没有停止过,作为中国有“千年美玉”之称的和田玉,有着广大的爱好者、收藏者。如今,把玩玉器还成了一种高雅的时尚。

以李成仁收藏的一套和田玉藏品为例,该藏品共有八件,包含一个印章,一对镇尺,5 个班指,是其从一位正黄旗满族后裔那里收藏而来。谈起这件藏品,很多人对他背后的故事津津乐道。公元 1790 年,农历庚戌年八月十三日,是乾隆帝的八十岁万寿节。在清代,皇帝的生日都被称为“万寿节”,万寿节与每年的元旦、冬至为清宫中三大节庆。“万寿节”前后 7 天,紫禁城皇宫里都要举行隆重的朝贺仪式,民间也要舞狮放炮,载歌载舞,全民欢庆。遇到皇帝整旬大寿,如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大寿,庆贺活动更是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据说传这套藏品就是和珅送给乾隆皇帝 80 大寿“万寿节”的贺礼,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除了书画、瓷器、玉器,李成仁对古酒、古茶、陨石、家具等领域收藏也有所涉猎。2004 年,他曾花数十万元收藏了一箱圆明园十二生肖人参酒。十年前,一个偶然机会他更是有缘将一 5 件套的清代铜胎掐丝珐琅彩桌凳搬回了自己的艺术博物馆。

“铜胎掐丝珐琅”也称珐琅彩。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掐丝珐琅经典藏品在我国历史上属于国宝级的重器,一度比玉石珠宝都贵重。因此在早年,寻常老百姓往往无缘得见珐琅彩真容,目前在拍场上偶尔亮相的清铜胎掐丝珐琅器物,均是天价成交。

作为收藏界近年来声名鹊起的人物,李成仁拥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禀赋。为何在 20 多年的的光景竟能够将如此多的珍品收入囊中?李成仁对此给出的答案是:“机缘”与“人缘”。“收藏靠缘分,该是你的跑不了,不该是你的奔命去追也没有用。不早不晚,刚刚好它就在那里。”李成仁在解释“机缘”时坦言,“好人缘”也给他在收藏中带来了诸多机会,不少收藏界老前辈如姚政等都为他收藏提供帮助,李成仁先生喜欢和收藏界的大咖们学习交流、不断沉甸积累、成就收藏事业。

收藏是任务亦是使命,终极目的是文化的传承

回顾收藏之路,李成仁先生坦言充满了快乐。如何成为一名收藏家,李成仁认为需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靠机遇与缘分;第二、需要一定的收藏知识储备;第三、要有一定的资金实力;第四、要在市场中要敢买与敢于尝试。作为一名收藏家,李成仁先生从收藏这件事情感受到的最大乐趣就是:学习、发现、交际。在他看来,无论是收藏字画、瓷器还是玉器,都是一件舒心的事情,因此一个真正的收藏家应该是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与爱好者一起共享,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黄永玉《起舞弄清何似在人间》

中国文人,历来崇尚风雅。举凡清平盛世,便是士大夫们以各种名目进行诗酒唱和、书画谴兴和文艺品鉴的时候,其形式更是琳琅满目:如吟诗、赏画、抚琴、品茗等,“或十日一会,或月一寻盟”,这种聚会被后人称为“雅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沙龙”。

吴冠中《拱桥•小船•人家》

生性豪爽、热情好客的李成仁经常邀请三五好友、收藏家、政商界精英在成仁艺术博物馆举办沙龙聚会。他们志趣相投,有相同兴趣的一群人在一起促膝交谈,就当前收藏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他们一边品茶喝酒,一边谈天说地。嘉宾云集、高朋满座,成仁艺术博物馆已成为京城收藏界的一个文化地标。

林凤眠《柳树•湖水•人家》

谈到收藏的意义,李成仁说自己仿佛是与生带着任务与使命来,这辈子注定要给收藏结下不解之缘。“20 多年来,我对收藏的执意寻找,无非是对华夏文明深深地眷念,是对历史的留存,对文化的寻根,也是历史信息密码的破译,因为从藏品中既能找到我们的先人,也能够定位我们自己。”至于藏品的归宿问题, 李成仁坦言,是很多收藏家都会面临的问题。在他看来,收藏家只是藏品的临时保管员,最终收藏家要将自己的藏品回馈给国家与人民。

冯大中《晨风》

时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已经从“倡导时代”进入到“实践时代”,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中国优秀文化的的复兴和传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和政府已经在政策层面上对行业给出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鼓励。”李成仁说,接下来需要我们收藏界以创新可行的模式响应政府树立文化自信的号召,比如后疫情时代,我们要建线上文博场馆,要关注藏品的数字化建设,与此同时,我特别希望在华夏大地上能够落地属于我们收藏家自己的博物馆群,即在北京建设博物馆群主馆,在其他省市建设分馆。总而言之,我们收藏界要以文化振兴的产业情怀,以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以务实可行的实干态度积极参与到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中,以产业力量真正促进与践行中华文化自信。

关山月《初雪》

资讯播报